2002年以來,屯選緊緊圍繞集團公司“五年發展”的戰略構想,以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為目標,深化內部改革,加快企業的發展,牢固樹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著力創新企業文化,全方位實施“科技興廠,強化管理”的治廠方略,使屯選煥發了蓬勃生機,生產經營進入了良性運營的嶄新平臺。
一、三年深化改革工作成效
根據集團公司三年深化改革發展規劃以及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目標,我廠抓住機遇,深化改革,銳意創新,生產經營取得了新的業績,職工生產得到進一步的改善,經濟效益達到了歷史的最好水平,為做強做大云錫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生產經營業績成效顯著。
——錫銅金屬產量。2004年錫銅金屬產量比2001年同比增長1749%;
——錫、銅選礦實收率。2001年錫選礦回收率7050%、銅選礦回收率7415%,2004年錫選礦回收率7282%、銅選礦回收率7713%,同比錫選礦回收率提高232個百分點,銅選礦回收率提高298個百分點;
——銷售收入。2001年實現銷售收入276億元,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628億元,同比增長12754%;
——內部利潤。2001年實現內部利潤1778萬元,2004年實現內部利潤6811萬元,增長28307%;
——勞動生產率。2001年勞動生產率為1999萬元。2004年勞動生產率達到3466萬元,同比增長7339%;
——人均收入。2004年比2001年增長4648%。
2、“三項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積極推行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內部經營管理機制。改革勞動用工制度,實施再就業工程,打破全民、集體的所用制障礙,分流集體富余員工,加速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優化和配置了勞動力資源。嚴格勞動合同管理,對合同到期的或勞動者不能較好履行勞動合同的不再續簽勞動合同。三年來減員112人。同時按精減、效能的原則,實施機構改革,整合了生產、調度、土建三個職能科室和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按主輔分離的原則,對氧硫車間實施“一分為三”的改革,做強了主業,優化了輔業;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完善激勵機制,將員工的管理、技術、技能、效率等要素納入考核和分配,推行了“無基數動態考核”辦法,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的激勵機制,將部分崗位工資、技術津貼與技術成果掛鉤考核,實現評聘分離,優秀者低職高聘,不勝任者高職低聘。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勞動用工分配制度。
3、科技進步效果明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是推動屯選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積極引進、吸收和消化高新技術,改造關鍵設備,提高現有裝備的科技含量,如:智能型礦漿PH控制儀、電腦數控給藥機、均衡控制磨礦核子稱、電腦數控報礦器、陶瓷過濾機等。從而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
4、集體經濟穩步發展。
加大對集體經濟的宏觀指導、微觀管理。一方面積極穩妥地推進集體經濟的改革,解決集體經濟深層次的矛盾,增強其生存、發展的后勁;另一方面加強對集體經濟人、財、物的管理,引導集體經濟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進步為依托,以質量求生存、謀發展,在改革和發展中保持員工隊伍的穩定。2004年集體企業的產值、利稅、員工收入創歷史新高。
5、職工物質文化生活進一步改善。
新建集資房14棟,264戶員工喜遷新居;廠部投資40萬元架設3900余米管道改進和完善了生活蓄水池,將松礦犁花山山洞的無污染礦泉水引至屯選,生活用水得到徹底的改善;廠區綠化美化工作不斷改進,種植喬灌木6萬株,種植草坪5萬平方余米。
6、企業辦社會職能順利移交。
2001年12月4名公安干警及公安職能移交給了個舊市人民政府;2002年8月自辦中小學校120余名教師員工移交個舊市人民政府;2003年6月醫院24名醫務人員移交個舊市人民政府。
7、積極穩妥地安置好關破單位分流人員。
先后安置了集團公司分流人員238人。其中:綠洲公司35人、雞街冶煉廠100人、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32人、老廠采選廠12人、惠豐礦冶廠6人、期北山采選廠53人,從而緩解了集團公司的就業壓力。
二、三年深化改革采取的措施
深化內部改革和強化內部管理的經驗和體會,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一種企業精神:愛屯選,創一流,無私奉獻。這是屯選強化內部管理的企業文化的價值核心。
一條管理理念: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它是屯選優化內部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經營效益的“真經”。
一個強力支撐:科技創新。科技是強力支撐屯選的現在和未來,使屯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強、做大的推動力。
一個激勵機制:無基數動態考核。它的推行,標志著屯選激勵機制的建立。其特點是生產班組和崗位均沒有具體的考核基數計劃指標,獎勵只向指標最優的班組和崗位傾斜,優者和劣者的收入差距在5倍以上。這一考核,將競爭機制引入班組和崗位,使崗位與崗位之間,班組與班組之間,時時處于良性競爭的態勢。通過員工技能和班組合力的整體競爭,去追求和實現效率和收益的最大化。正是“無基數動態考核”這一有效的激勵機制,從根本上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激活了員工的創造力,使員工真正做到“要我干”為“我要干”。屯選的生產經營效益,也由此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一大保障體系:設備包機制。實行設備包機制后,設備的檢修周期由原來的一年三次,減少到一年兩次,每年就可節約檢修費用100萬元以上。
一個制約機制:事故經濟責任返攤。其要點是指:企業的每一個崗位,因管理不到位,責任不落實,工作不認真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或未達到考核要求的單位和個人,要按其事故責任的大小,承擔一定數額的經濟責任。
強化基礎管理,規范員工的行為。結合實際,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基礎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如《產品質量監控管理制度》、《藥劑管理制度》、《管理人員生產巡視制度》、《準時制工作法》、《三定管理》等等。
強化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在成本管理方面:一是強化利潤目標的預測和預報。將利潤目標按月分解,以10天為一個預測周期,嚴格控制生產、輔助單位的材料費用,并按回收率指標的實際完成情況,預測是否盈利或虧損。同時,將預測結果上報廠部,為廠領導班子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依據。二是堅持滿負荷、均衡、高效生產,千方百計地降低單耗。三是嚴格執行材料領用跟蹤考核,杜絕材料的流失。四是積極引進能耗低、科技含量高的新設備,同時大力提倡小改小革,修舊利廢,降低費用消耗。通過強化成本管理,使屯選的經營效益明顯提高。
強化現場管理,杜絕跑冒滴漏。一是以創建“無泄漏工廠”為目標,對低效、泄漏的設備進行更新改造。二是治亂,規范作業現場。三是治理作業現場的臟。四是嚴格現場管理。
強化標準化管理,創建標準化作業工廠。
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努力創建環優工廠。
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四有”員工隊伍。具體做法是:“學理論、造輿論、抓思想、出精品、樹新風、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