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云南日報8版整版刊發《全力實施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 助力云南重塑有色產業新優勢 云錫以科技創新打造全球錫銦行業全產業鏈“雙龍頭”企業》。
錫產銷量連續16年問鼎全球錫行業的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多年努力,在云嶺大地上構建起了從錫資源勘測、錫礦采選到錫冶煉,再到錫材和錫化工深加工、錫新材料高端研發的世界最完整錫產業鏈。與此同時,云錫集團進軍市場需求龐大的高科技關鍵材料銦領域,擁有占全國40%、全球30%的銦資源儲量,具備了打造全球銦產業龍頭企業的資源基礎。
云錫集團黨委深知,要繼續鞏固全球錫工業龍頭地位、打造全球銦產業龍頭企業,形成全球錫、銦行業全產業鏈“雙龍頭”企業,唯有不斷改革創新一條路可走。以云錫集團為核心企業之一實施的“云南省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為云錫集團全力支持云南重塑有色產業新優勢插上了科技創新的翅膀,裝上了改革的動力源。
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探索跨越式發展新路子
“我們就是要向科技要動力、向改革要紅利,加速釋放百年企業沉淀的創造力,為全省重塑有色產業新優勢注入新活力。”云錫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胡均說,集團將以保障國家戰略稀有金屬安全為核心目標,推動思想觀念變革、組織變革,實現企業集團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全產業鏈競爭新優勢,全方位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程睿涵表示,將以實施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為契機,加快構建適用于云錫的創新體制機制、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提升創新能力、加快創新賦能,全力培育發展動能,創造出更多高成長性、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
材料基層工程是搶占高端制造業的核心關鍵所在,是關乎工業綜合實力和產業鏈競爭力的科創工程。近日,由省科技廳牽頭聯合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錫集團等省屬企業主體實施的“云南省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專項進展新聞發布會一召開,就引起了各大媒體的關注和一系列社會反響。
早在“十三五”時期,國務院就將材料基因工程列為國家戰略并進行了相關部署。“云南省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對頭頂“有色金屬王國”光環的云南來說意義更加重大,因為有色礦冶產業一直是云南傳統的優勢產業之一。在省委、省政府實施的產業強省戰略中,全產業鏈重塑云南有色產業新優勢被提上了一個新高度。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集中力量、持續統籌支持實施“云南省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專項,著力構建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體系,推動由經驗指導實驗向理論預測、實驗驗證的材料研發新模式轉變,加快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的產業化攻關,延長新材料產業鏈,支撐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省科學技術院院長阮朝奇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云南省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已基本建成支撐稀貴金屬新材料快速、低成本研發的3大公共平臺和5個專業研發平臺,加速了新材料研發新模式的轉變,初步構建了材料大數據驅動稀貴金屬新材料研發的協同創新體系,突破了一批材料基因工程先進技術,支撐快速研發了一批稀貴金屬新材料產品,其中10余種產品實現了產業化或迭代升級;支撐啟動實施了一批重點新材料攻關及產業化科技項目,促進了重大科研項目資源配置、組織實施、管理評價等方面的創新。專項實施以來,已累計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0余項,制定標準20余件,發表高水平論文300余篇。研發的30多種高通量計算軟件/算法、新材料制備工藝、數據分析技術等材料基因工程相關的新技術實現應用,支撐了10多種稀貴金屬新材料產品的快速、低成本研發及產業化或迭代升級,新建或升級10余條生產示范線,累計實現經濟效益超過20億元,有效保障了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持續技術供給。
這項由云南省科學技術院具體牽頭組織,聯合云錫集團等核心企業以及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共同開展的重大科技專項,協同了清華、上海大學、哈工大、中科院金屬所等30余家高水平創新機構及下游用戶單位,融合材料、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軟件、信息等總規模400余人的交叉學科研發及管理團隊協同攻關,實現創新平臺—人才團隊—項目統籌、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工程化應用的全鏈條創新布局,探索出了依托大科學工程快速匯聚省內外人才團隊、平臺等創新資源,構建多領域、跨學科、大協同的政產學研用全國性協同創新體系,形成了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大格局,開辟了有效支撐云南新材料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加速匯聚科學元素 持續釋放創新動能
云錫集團在近140年發展歷史中,成長為全球最大錫工業企業,打造出了全球最全錫產業鏈,為云南乃至全國有色礦冶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云錫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以錫銦為主的有色金屬新材料和精深加工板塊作為云錫未來發展的‘新引擎’。”云錫集團副總經理宋興誠在“云南省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專項進展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實施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在云錫集團產業和企業自身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依托“云南省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針對錫銦深加工及新材料產業發展不足、產品結構不優等問題,面向市場需求,云錫控股公司系統性布局實施了一批以錫銦為主的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鏈“補短板”“卡脖子”等工程技術攻關及進口替代工程,開展云南錫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中心、錫銦參數庫和錫銦材料基因工程專用數據庫平臺等建設,突破了一批高通量計算、高通量制備與表征、大數據等材料基因先進技術及新材料,實現半導體用6N-7N高純銦、高性能錫基環保阻燃劑等一批錫銦新材料產業應用示范,提升了產品創新力度,拓展了深加工產品應用領域,延伸、強化錫銦產業鏈并逐步實現產品從中低端為主向中高端為主轉變,鞏固提升云南錫銦產業強省地位。
在云南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良好氛圍下,云錫集團聯合上海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近20家省內外高校院所、下游用戶等,與院士、專家團隊等合作開展多領域、跨學科、大協同的科技聯合攻關,培引了一大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水平的產業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其中,與上海大學的院士及專家團隊深入合作,共同構建了基于數據驅動的錫銦新材料研發與工程化示范體系,開發匯聚計算、實驗、生產加工及服役評價等全鏈條數據的錫銦材料專用數據庫,建設數字化生產線,使新材料研發成本明顯降低、效率顯著提高,支撐材料迭代升級、生產工藝優化等,實現快速借助省內外科技創新資源支撐云錫集團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云錫集團科技信息中心總經理彭巨擘介紹,在錫銦新材料研發及工程化應用示范方面,構建了基于數據驅動的錫銦新材料研發與工程化示范體系,開發和優化提升的半導體用6N-7N高純銦、高性能錫基環保阻燃劑等產品。正在建設的數字化生產線中,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半導體用高純銦工程示范線已實現批量供貨,同時,還新建了200噸/年的高性能錫基阻燃劑應用示范線。通過錫基焊料等低熔點合金高通量設備的搭建及相應高通量制備技術研究,開發出了3種錫基合金的高通量制備技術,研究了錫基焊料合金組合材料芯片的微區表征方法。通過高通量錫焊料合金熔煉-加工-制樣-力性全流程的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實現效率提升4倍以上,合金用量減少一半以上,測試精度可達微米量級。建立了八元錫基焊料熱力學數據庫,以高通量試驗數據驗證相圖高通量的計算,快速建立錫鉍系焊料的化學成分-相分數與種類-微觀結構-熱學性能-力學性能-變形機制之間的構效關系和數據庫,顯著減少研究投入成本,縮短研發周期,大幅提高新材料的研發效率。
著力建設研發平臺 重塑錫銦新材料產業鏈新優勢
云錫集團深刻把握省委、省政府為企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和重大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針對存在的短板不足,著重面向市場需求,著力建設錫銦材料基因工程研發平臺,向著重塑錫銦新材料產業鏈新優勢的目標鏗鏘前行。
在快速推進錫銦材料基因工程項目建設的過程中,云錫集團與合作院校、研究所及相關企業等加大“產學研用”,組建了錫銦數據庫團隊、錫基焊料合金團隊、錫基阻燃劑團隊、高純銦團隊等上百人的長期穩定合作團隊,通過快速借助省內外科技創新資源支撐,共建以人才為牽引的協同創新新高地,云錫集團的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云錫集團與上海大學深化合作交流,在簽訂《材料基因組工程戰略合作協議》《滬滇科技合作協議》等基礎上,強強聯合實施“錫銦材料基因工程專用數據庫平臺建設及示范應用”項目,在材料基因工程先進技術方面實現突破,被列為云南省材料基因工程的產業化示范。“我們不僅要在科技研發上出成果,也要在人才培養上出成果,通過材料基因工程項目的實施,為云南省培養更多的材料基因工程專業人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教授張統一說,上海大學科研團隊和云錫緊密合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云錫集團的科研骨干彭巨擘、符則衛等入選云南省“萬人計劃人才”稱號,而上海大學王剛教授入選“國家杰青”,“他們都是材料基因工程項目培養出來的非常優秀和出色的專業人才。“
為加快提升科技創新水平,云錫集團全力搭建錫銦材料基因工程研發平臺,建成了云南錫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和匯聚相圖數據、市場數據、知識數據、性能數據、專利原文、科研數據、產品數據、生產數據等數據為一體的錫銦材料基因工程基礎參數庫,目前已入庫數據超510萬條,為加快錫銦新材料的預測、設計、研發及產業化進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新一代材料的迭代升級研發儲備了基礎數據。堅持邊建邊用邊完善錫銦專用數據庫,有效支撐了錫銦新材料研發、現有產品質量和效率提升、研發成本降低及技術創新。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站在新的更高起點上,云錫集團將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要求,以保障國家戰略金屬安全為核心目標,以開展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專項攻關為重要依托,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創新,不斷深化開放合作,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全力打造全球錫銦行業全產業鏈“雙龍頭”企業,為全面支撐云南省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重塑云南有色金屬產業新優勢及培育打造云南省先進有色金屬產業集群作出新貢獻。
來源:云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