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云嶺職工

只有初中學歷的楊勇,憑著不服輸的勁頭,執著鉆研,練就了一身井下掘進作業的本領,成長為百里礦山不可或缺的專業人才。由于礦山不同礦體之間地質情況復雜,給日常掘進作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楊勇從技術人員那里借來厚厚的專業書籍,琢磨地質結構、隧道掘進、礦山機械等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技能綜合素質。在工作中,楊勇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摸索,及時總結,形成自己獨有的采掘操作方法,成長為省級技能大師。
敢想敢干,攻克難關。在1750中段平巷深部延伸主體掘進工程實施中,風化花崗巖、涌水大、巖石松散等問題像一只只“攔路虎”擋在面前,大家一時束手無策。此時,楊勇主動請纓,制定了一整套施工方案:涌水大,就多帶幾套衣服,淋濕一套,換下一套;迎頭松散,就超前支護,以快治散……最終,他帶領大家用了86天的時間,把擋在面前的“攔路虎”一一扳倒,為坑口新區全面開拓創造了條件。2012年,楊勇針對自己所在一工區單銅礦產品資源貧富差距過大,現有的資源開采過快,新資源勘探搜找過程緩慢等問題,大膽提出“貧富兼采”建議,最終通過公司采礦專家組的認可并實施。在驗證該方法成效過程中,他親自帶領掘進隊施工,有效地開釆利用了低品位資源,為公司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為下一步“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奠定了基礎。諸如此類的工程還有很多,如:提前60天完成13-4-1#礦體一號采場開拓主進路施工;順利完成1650~1687中段探礦天井及通風平巷工程施工;提前25天完成1620~1650段總長400米大斷面斜坡坑道等施工任務,他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新時代礦山工人的擔當與奉獻。
帶動學技術、比技能之風。楊勇要求隊組成員,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虎口拔牙而不被咬”的技術技能。他深入現場,言傳身教,把培訓課堂開到了現場。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采場迎頭手把手傳授技藝、排班室地板上畫滿了爆破排眼示意圖等工作場景隨處可見,閑聊時的內容都與工作密切相關,職工學技術比技能蔚然成風。兩名同事在他的引領和幫助下也躋身勞模行列。以他名字命名的省級大師工作站成立后,他先后帶出數十名徒弟,使其成為老廠分公司井下作業的精兵強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