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錫業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云南錫業集團有限貴任公司,不斷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推進以技術中心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十二五”以來,共建立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12個,其中國家和省級實驗室3個;國家級貴金屬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院士工作站5個。
在技術創新人才隊伍的培養方面,該企業自“十二五”以來,從高等學校引進大專以上畢業生600余人,培養并建立了云南省稀貴金屬電接觸新材料及制備技術創新團隊、云南省貴金屬催化技術創新團隊、云錫鄭連英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截至2013年底,云錫控股公司擁有專業技術人員6248人,其中高級職稱596人,中級職稱1530人;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300余項,累計投入項目經費約10億元,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達21.9億元,占企業產品銷售收入總額的3.33%。
近年來,該公司積極應用髙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升級。在采選礦方面,應用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瑞典鑿巖臺車、濕噴臺車等配套高效采礦設備;加拿大浮選柱、Φ7.5x3.2m半自磨機、美國立式攪拌磨機等高效選礦設備;大型露天德國15m2電動液壓鏟、全液壓露天潛孔鉆、l00噸礦用汽車等先進裝備;銅冶煉:應用了美國稀氧燃燒裝置。在貴金屬冶煉方面應用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英國等離子熔煉系統、美國分子識別系統。在錫材深加工方面,應用了焊錫膏制備、錫基球形焊粉制備、光伏焊帶生產等國內先進裝備,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水平,提高了生產效率。
另外,云南錫業公司還圍繞主導產業,積極開展技術研發和專利申報工作,知識產權積累獲得較快發展。新增被受理專利申請156件(其中發明專利127件)、專利授權95件(其中發明專利65件),注冊商標3件。截至目前,該公司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22件、注冊商標103件。同時,主持了錫錠、二氧化錫、硫醇甲基錫、錫酸鈉、球形焊錫粉等國標以及汽油車排氣凈化催化劑載、油車排氣凈化催化劑涂層料試驗方法、硝酸鈀、硝酸鉑、辛酸銠、三碘化銠、氧化物彌散強化鉑和鉑銠材料等行業標準的制定。
近幾年來,云錫控股公司共組織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270余項,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25項;建立了云南省首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稀貴金屬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云南省首個企業國家“產品質量控制與技術評價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被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骨干企業、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第一批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地采選方面,該企業采用新的地質成礦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實現了地質找礦新突破,采用大直徑深孔爆破、廢石充填、注漿加固、環境再造等集約化采礦技術,為難采礦體、低品位和殘盲礦資源安全、高效、經濟開采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創建了首個“區域礦山"。“云錫區域礦山創建與集約化采礦技術”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緩傾斜厚礦體間柱再造連續開采綜合技術研究”獲有色金屬科技進步一等獎;云錫區域礦山創建與集約化采礦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國際領先水平。
有色金屬冶煉方面,該企業持續開展“澳斯麥特爐、煙化爐富氧熔煉技術開發與試驗”、“錫精煉系統節能措施的研究與應用”等創新研究,使澳斯麥特爐產量提髙了30%以上、煤耗降低33%、煙化爐處理量提高47%以上、煤耗降低42%,繼續保持和引領錫冶煉世界先進水平;實現鉛冶煉一爐三段”一步煉鉛工藝技術重大集成創新,成為我國有色行業引進先
進技術、消化吸收創新的又一成功典范,該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獲有色金屬科技進步一等獎。
錫深加工、貴金屬材料、新能源新材料方面,該企業開發了一批高新技術產品并實現產業化。持續開展了硫酸亞錫、氧化亞錫、無水氯化亞錫、錫酸鉀、錫酸鈉、甲基磺酸亞錫等產品提質降耗創新研究,無機錫系列化工產品整體生產工藝技術與裝備水平明顯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以硫醇甲基錫、硫醇丁(辛)基錫為代表的系列有機錫產品開發與產業化取得新進展;自主研發的球形焊粉、噴金絲、焊錫膏及各種板材生產工藝技術與裝備進一步完善和提升;貴金屬特種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環境及催化功能材料為主導產品的貴金屬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進一步夯實了貴研鉑業(貴研所)在我國貴金屬領域的領先地位;在鋰離子電池及動力電池的系列正、負極材料研究領域,自主創新研發了二次球鈷酸鋰、尖晶石錳酸鋰等高新技術產品,形成了一批專利和非專利自有技術;錫基球形焊錫粉制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鉑基微電子漿料及專用材料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鉑族金屬均相催化材料制備的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等項目獲有色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有色金屬報》2014年8月30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