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空中俯瞰地中海宛如一顆碩大的讓人愛不釋手卻又永遠無法攫取的藍寶石。
2006年4月下旬,我短暫的歐洲之旅的第一站將從意大利首都羅馬開始。
意大利在我的記憶中存留著許多鮮活的影像:古老的文明、絢爛的壁畫、高級的跑車、華麗的足球、前衛的時裝、多情的男人……隨著空客A320飛機的徐徐降落,我將零距離觸摸歐洲,親近亞平寧半島
出機艙,走進羅馬國際機場大廳,令人頓感失望:陳舊、躄窄、灰暗,甚至有點頹廢,讓人覺得歐洲“三駕馬車”之一的意大利是否已經昏鈍與老邁?
從機場到羅馬市中心大約一個小時的路程,雙向四車道的柏油路已年久失修,行道樹也是稀稀落落,道路中間的隔離帶隨處可見塑料袋、香煙盒、煙頭等垃圾,難道這就是古老而現代、發達而文明的羅馬?
美好的想象與現實的反差在沖擊和咀嚼著我的身心,期待之中的那份情感也在漸漸地滑落。
“到啦、到啦,羅馬市中心!”一位同行者的驚呼,把我從失望中拽回到現實。
古老、藝術而迷人的羅馬終于活脫脫地呈現在我的眼前:古希臘式、古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建筑比比皆是;設計精美的神殿、廣場、噴泉、花園令人目不暇接。這些建筑雖已穿越千年的時空,卻依然放射出人類的智慧之光。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歷史之城、大理石之城、雕塑之城及藝術之城。
漫步在羅馬大道、駐足于古老的建筑物之間,我仿佛聽到了公元前10世紀古羅馬人征服亞平寧半島的匆匆步履,我似乎看到了公元前1世紀地跨歐亞非的羅馬帝國繁榮的身影。
意大利是從古羅馬演變發展而來的。古羅馬時代從公元前753年起,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為止,歷經1129年的漫長歷史。古羅馬帝國通過刀與劍、血與火的征服和交融,在吸納古希臘、東方文明古國等文化的基礎上,于公元前3世紀末形成了羅馬文明,它最終成為了歐洲乃至整個西方文明的另一個源頭。
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上天的惠顧?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遙遠的東方也先后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帝國——秦帝國,以及一個強盛的帝國---漢帝國。
然而,東西方兩大帝國的握手卻相隔了一百多年,直到漢武帝于公元73派遣班超再度開辟“絲綢之路”,其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東西方兩大帝國才開啟了交往通商的歷史帷幕。從此,漢帝國華麗精美的絲綢錦帛,成為羅馬帝國王公貴族爭相追逐,炫耀富貴,登堂入室最愛的稀世之物。
從威尼斯廣場南行二十分鐘,便到了羅馬斗獸場。巨大的斗獸場從外觀上看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羅馬斗獸場建于公元72年至82年,據說是羅馬皇帝韋帕薌為慶祝征服耶路撒冷的勝利,強迫淪為奴隸的八萬猶太和阿拉伯俘虜修建而成的。占地2萬平方米,可容納87000人的羅馬斗獸場是古羅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征。
遠眺公元315年落成的君士坦丁凱旋門,無不令人驚嘆其建筑和造型的雄偉壯觀,精美絕倫。歷經一千多年的風雨洗禮,古羅馬斗獸場、君士坦丁凱旋門等建筑依然矗立于羅馬市中心,成就這些宏偉建筑的建筑師和工匠的姓名我已無法查找,只能對他們卓絕的創造精神久久仰視。
古羅馬建筑和造型藝術是人類文化最寶貴的遺產之一。正如英國歷史學之父比德所慨嘆的:“斗獸場站立,羅馬就站立;斗獸場倒下,羅馬也倒下”。
二
惜別羅馬,來不及駐足、回望和思索,我們又匆匆趕往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意大利語意為“鮮花之城”,錯落有致的村莊和鄉間別墅點綴在環抱城市的平緩山坡上,顯得是那樣的和諧和優美。城市不大,市內到處是商鋪,出售金銀珠寶、高級時裝等琳瑯滿目的商品。
佛羅倫薩不愧歐洲為世界藝術之都,歐洲文化中心,歌劇的誕生地。40多個博物館和畫廊,60多座華麗的宮殿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最引人入勝的要數佛羅倫薩大教堂,以及聞名遐邇的比薩斜塔,這些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杰作,可以說是人類建筑藝術的瑰寶。
在中世紀歐洲最黑暗的時期,佛羅倫薩卻成為文化藝術科學巨匠的聚集地和精神家園。13至16世紀遍及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就是從佛羅倫薩興起,最終影響和推動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從13世紀,歐洲經歷了人類歷史上一次最偉大、最進步的變革——文藝復興運動。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導言》中所述: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文藝復興的 “三顆巨星”——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和“藝術三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大師高揚人文主義旗幟,批判中世紀的蒙昧主義、禁欲主義和宗教觀,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打倒神學和經院哲學,開啟了一次人類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思想文化大解放運動,為歐洲的封建專制制度敲響了喪鐘,也為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作好了思想、文化、科技和人才的準備
“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恩格斯語)。詩人但丁、科學家伽利略、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都曾在佛羅倫薩生活和奮斗并被這塊熱土滋養過,而這些學識淵博、思想深邃、多才多藝的杰出詩人、科學巨匠和藝術大師回饋給這座城市的卻是《神曲》、《蒙娜麗莎》、《末日的審判》等啟迪心智、震撼視角、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它們永遠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三
告別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佛羅倫薩,我們又來到了“水都”----威尼斯。
威尼斯坐落于意大利東北部的亞得里亞海濱,是一座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古城。
公元452年開始興建,整座城市就建在離陸地4000多米的海邊淺水灘上, 188個星羅棋布的島嶼組成了威尼斯,177條水道就是城市的大街小巷,401座造型各異的橋梁把城市和島嶼連接在一起。人們的出行交往只能駕舟乘船,這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座沒有汽車的城市了。
這座舉世聞名,獨一無二的水上城市風光旖旎、景色迷人。城內歷史古跡俯拾皆是,令人流連忘返,真是一座美輪美奐,古色古香,韻味十足的歷史名城
初夏的亞得里亞海異常的寧靜和溫情,清澈的海水波瀾不驚,徐徐的海風令人爽朗。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顯得格外地從容、悠閑、浪漫和幸福,而又與世無爭。因語言的障礙,我無法去詢問和考證這座城市的污水是如何排放和處理的?然而,毋庸置疑的無污染、零排放,卻是這座水上之都留給我的最直接、最深刻、最美好的記憶。
不知是亞得里亞海嫵媚的風景裝點了這座城市?還是這座城市的古樸、靜謐和精美點綴了蔚藍色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