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浦紹珊從宣威農村來到云錫卡房分礦東瓜林坑工作后,就與坑下生產結下了不解之緣,“地下”工作一干就是18年。他以過硬的技能、扎實的工作作風、誠實的勞動、持之以恒的奉獻精神,贏得了坑口領導和員工的認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1999年成為了第一個勞務工隊長;2004年在勞務工中第一個入黨; 2007年第一批轉為城鎮合同工;2011年4月29日,從云南省勞模表彰會上傳來喜訊,浦紹珊又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云南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浦紹珊選擇了礦山采掘一線,就是選擇了葉的事業。18年來,浦紹珊一直堅守在一線、默默無聞在地層深處奉獻,他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深深的眷戀之情。東瓜林坑坑長周敏這樣評價浦紹珊:“他技能全面,能吃苦耐勞,凡是東瓜林坑重要的任務,艱苦環境總是想得起他,東瓜林坑1965中段的開拓、1600平臺的建設,他功不可沒。”
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下,加上自己的勤奮好學,很快就掌握了坑下的打眼、放炮、翻碴、架欀、釘道、采礦等技術。在坑下生產中,鑿巖機、電耙、絞車、裝巖機等設備出問題,為了不影響當班生產,他就自己動手修理,在他的帶動下,隊組人員也跟著他學習修理技術,設備的“小毛病”只要他一“會診”就“手到病除”。
浦紹珊技能全面、隊組管理經驗豐富,又能吃苦耐勞的信息不翼而飛,傳到了私人老板的耳中,私人老板非常欣賞他,曾多次想用高薪聘請他管理坑道,被他一次次婉言謝絕。現在提起此事,他說:“當初和我一起來打工的堂弟跟私人老板干后,如今已在個舊城區買了房子,并擁有了自己的私家車,但我一點也不后悔選擇留在東瓜林坑。”
在組織的精心培養下, 1999年浦紹珊擔任東瓜林坑探九隊隊長,成為了第一個勞務工隊長,探九隊由15人組成,隊員來自宣威、紅河、元陽等地,在探九隊這個大家庭中,作為家長的浦紹珊對隊組的每個成員都非常了解,哪個打眼打得好,哪個修理技術好,浦紹珊都了如指掌,在工作上,他根據各人特長,合理進行分工。
浦紹珊不僅在工作中盡職盡責,他還毫無保留把自己多年所學的本領傳授給隊組成員,讓整個隊組成員的技能都得到提高,發揮好隊組的團隊力量。在探九隊他的出勤是全隊最多的人,平時根本沒休過雙休,在他身先士卒的帶領下,探九隊成了東瓜林坑完成生產任務較好的隊組,2009年全隊采出礦石31632噸,完成坑口下達計劃的122.60%,最高時每月采礦達3657噸。
2001年,1850中段采場涌水大,采場耙運距離達100多米,要分兩次進行耙運,且迎頭松散,必須要架欀。不巧絞車又壞了,一時也修不好。他不等不靠,帶領隊員用肩扛欀,把欀木一棵棵扛到迎頭上,好不容易架好欀,又出現了新的難題,由于涌水大,藥裝不進去,裝了幾次都被水沖出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先把藥卷裝進后再用小石塊堵塞好,一個個攔路虎被掃除了。
2008年5月,探九隊在1665中段作業,夜班時由于放炮受沖擊波的振動,導致作業面頂板冒頂深埋絞車滑輪,無法耙運礦石,把整個巷道口都淹埋了,如不及時把冒落的礦巖清除,就會耽誤正常的出礦,影響到當月生產任務的完成。第二天一早,浦紹珊叫上工友,連續干了8個多小時后,才把巷道清理干凈。他顧不上休息,晚上又帶著上夜班的隊員出現在迎頭上。
如今,他雖然離開了他的探九隊,走上了坑口值班長的崗位,他每天仍然穿梭在采場、迎頭上了解生產,指導隊組做好安全生產技術工作,哪里有困難,哪里有安全隱患,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浦紹珊18年來堅守在一線,默默無聞在地層深處奉獻,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礦山,卻始終保持勤勤懇懇、事必先躬的作風,選擇繼續在卡房這片紅土地上耕耘,他無怨無悔。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網2011年7月28日